2002年,密歇根大学首次提出“双数字化”概念。17年后,数字化展示已成为工业的未来。这也是德克尔马豪弗朗顿关注的重点,尤其在产品开发领域,特别是在DMU 340 Gantry加工中心的开发中。
“双数字化”的第一步是创建机床的动态模型,为其配置全部关键功能部件,并在虚拟机床中用传感器赋予全部结构件动态敏感性。PLC和数控系统也虚拟化,在交互操作中,功能相似性体现实际部件的全部特性。现在,可以在许多工作情况下详细地仿真、分析和评估“双数字化”行为。仿真知识反馈到实际系统中形成“回路”直到获得优化结果。Alfred Geißler强调说:“只有经过如此的迭代改进过程,才能将新知识变成宝贵的知识”。在DMU 340加工中心上,精湛的技术知识不仅体现在钢铁硬件上,也体现在数字软件上,包括实体的和虚拟的。
实用的迭代改进循环
Alfred Geißler强调说:“然而,双数字化“仅仅”适用于现在产品开发中节省的时间和改进的质量”。这样,随着对每次大量可能情况的仿真,双数字化“存储”的数据随之增加,要求的细节和各项应用都能增加知识积累。这样,学习过程渐渐地使“双数字化”,以自己的经验就可以发现异常情况,因此为持续改进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。
“ 循环”完善工艺
向“双数字化工艺”发展
Alfred Geißler说:“在渐进的交互过程中,‘双数字化机床’将最终发展成为‘双数字化工艺’”,他解释说:“双数字化工艺是联系产品开发与客户增值的纽带。”在这方面,Alfred Geißler首先是指协作式应用开发的作用,协作式开发已成为弗朗顿标准开发程序,特别是(但不限于)复杂5轴加工技术的开发。
未来,“双数字化工艺”使弗朗顿可在机床交付给客户前,虚拟化地组装新机床,包括机床的各个部件。Alfred Geißler说:“根据我们使用镜像版DMU 340的经验,我们相信将显著缩短在客户现场调试机床和将机床投入生产的时间”。
双数字化镜像到数字化工厂
Alfred Geißler也谈到DMG MORI已确定的发展路线图,从明确可期的增值到新业务模式。Geißler谈到未来前景时说,我们的想法是:客户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仅用CAD数据就能全面地评估新工件。
这样,客户可以在双数字化的镜像系统中虚拟地生成数控程序并进行仿真、测试刀具、进行工时研究(基本为数字立即完成)并进行可靠地报价。Alfred Geißler强调说:“结合ERP和MES系统,将能在确定的交货日按要求交货”。
这将开启“按需”和“服务型”经济的全新模式。另一方面,Alfred Geißler也看到带给DMG MORI公司的巨大业务机会,特别是服务领域,尤其是预防性维护方面。他总结说:“因为凡可仿真未来的人都一定能知道当下需要进行的工作”。
想了解更多数控行业相关的新闻请关注我们,今后在使用数控机床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找我们,我司主要从事数控设备大修、数控机床搬迁、数控机床维修、数控机床保养、CNC维修、加工中心维修、数控系统维修、电主轴维修、电路板维修、立卧加维修、立卧车维修、龙门维修、落地镗铣床维修、伺服电机维修、力矩电机维修、数控机床主轴维修、机械主轴维修、FANUC驱动器维修、西门子变频器维修、三菱系统维修,大型单位数控设备大修改造承包的高新工业技术服务型公司。公司成立于2006年,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工业集中发展区,有需要的可以联系我们!卓达数控:http://www.cdzdsk.com/information/20.html